从路、景分离到深度融合,绝美“公路+旅游”的3大进阶之道
近段时间,中国版“66号公路”G7京新高速全线贯通的事件陆续霸屏,该条高速公路从北京到新疆,穿越繁华,经过荒漠戈壁滩和无人区,全长2768公里,沿途壮丽的景观令人赞不绝口,爱好旅游的达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计划在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来一场“一路向西”的自驾之旅,可以预见,G7高速将成为一条“公路”与“旅游”融合的典型道路。
提起“公路”与“旅游”的融合,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风景道路。
的确,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日本等国家都有建设风景道的悠久传统。按照风景道发源地(美国)的标准,国家风景道路(National Scenic Byway)至少要具备考古、文化、历史、自然、休闲、风景六大要素中的一种,当具备其中两项且品质杰出,或者其中某一项在全美为独一无二,该道路就可成为“旅游观光目地的”,在美国会被称为全美道路( All-American Road) 。
下面,我们就根据公路与旅游融合程度的深浅,一起来探查“公路+旅游”的进阶之路和公路旅游的打造方式。
提起“公路”与“旅游”的融合,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风景道路。
的确,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日本等国家都有建设风景道的悠久传统。按照风景道发源地(美国)的标准,国家风景道路(National Scenic Byway)至少要具备考古、文化、历史、自然、休闲、风景六大要素中的一种,当具备其中两项且品质杰出,或者其中某一项在全美为独一无二,该道路就可成为“旅游观光目地的”,在美国会被称为全美道路( All-American Road) 。
下面,我们就根据公路与旅游融合程度的深浅,一起来探查“公路+旅游”的进阶之路和公路旅游的打造方式。
路景分离:路是路,景是景
在国内,被称为“奇观”的公路已经多达上百条。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日渐完善,道路施工水平越来越高,各类挂壁公路、特长桥隧随处可见。
锡崖沟村挂壁公路
有些公路让人叹为观止,甚至惊心动魄,路过者忍不住要停车观景,拍照留念。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构成了交通隐患,像包茂高速湘西段的矮寨大桥,就时常有司机在桥上停车观景拍照,成为高速交警难以根治的顽疾。
矮寨大桥
毫无疑问,这样能成为目的地的公路景观,并没有实现与旅游的融合,像矮寨大桥这样,反而构成了人与路、景与人的冲突。
这样的冲突来自于我国公路设计的主要理念:以保持车辆通行通畅为主,“宽、直、快”成为核心指标。
虽然公路交通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前提,但绝大多数的公路设计与建设并非是为了旅游发展;既然这些公路并非为旅游发展而建,又未与旅游产业联动,即使公路自身具有景观吸引力,也无法与旅游相融合。
此时,路是路,景是景,路景分离。
一直以来,高山天堑都是建设道路的阻碍,那些为克服高山天险修建的公路,大多呈盘旋而上的姿态,既险又奇,风景瑰丽。
就像张家界的天门山公路,素有“通天大道”之称,道路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公路从低到高盘旋而上,共99个弯,180度急弯此消彼长,犹如一道彩虹飞渡“人间天上”,被誉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
但建设者的初衷只是想实现道路的通达,并非为服务旅游而建,更未想过要将其打造为旅游吸引物。
如果说“路景分离,独路成景”的公路没有实现与旅游的融合很可惜,那有些对自然景观构成破坏的公路建设就有些可恨了。
在旅游业不够发达或不受重视的地方,早期规划公路基本不会考虑或不知如何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等级公路,许多甚至对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当然,也存在一些生态脆弱区的公路,在规划初期考虑了环境问题,如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虽然路途艰险,但道路沿线的冰川、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峡谷、大江大河、蓝天白云、牦牛、经幡等独具特色的高原景观,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朝圣”。
川藏公路沿线风景
当然,川藏公路建造之初也并非以服务旅游为主要目的,建成之后因沿线地区独具魅力的自然风景和文化特质才成为旅游吸引物。
虽然沿线地区生态极其脆弱,但由于在规划建设中最大限度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使得沿线生态得到了良好保护,为后期建设国家生态风景道创造了基础条件。
浅尝辄止:路依景,景围路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一些旅游发达或景点密集地区,开始将旅游开发作为公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许多地区开始专门建立联通各景区的旅游公路,依照游客的空间移动规律,确保游客来往景区的时间尽量短,串连景点、景区尽量多,不走回头路。
四川省兴文县正在规划建设的“宜叙高速僰王山互通至石海景区快速通道”(被誉为兴文最美景观大道,20分钟内尽揽兴文精华景点)。
传统公路的建设以车辆通行为主,而且带有“城市化”痕迹。因此,在旅游资源聚集区,以服务旅游业为主的公路设计,不仅要求功能上支撑旅游产业的发展,更要注意不能破坏整体景观质量。
但是,为旅游服务的公路设计也并未作将公路为吸引物来打造,更无法成为旅游核心吸引物;这样的公路建设比较普遍,一般小空间尺度景区内的风景道都可以算作这种类型,大多起到方便游客在景区内位移,串联景区内景点的作用。
当然,有些风景道还会根据景区的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来做相应设计。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风景道,就在两侧的风景廊道种满翠竹,景区内的观光车还被设计成卡通大熊猫的样子。
还有一类大空间尺度的公路,主要是为了聚集同一旅游区域内的不同景点或景区。这时的公路更类似于主题旅游线路,佛罗里达群岛风景公路就属此类。
佛罗里达群岛风景高速公路
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佛罗里达群岛风景高速公路(Florida Keys Scenic Highway •All-American Road • Florida),被大西洋和墨西哥湾四周环绕,蜿蜒穿梭在周边可延伸至五公里的清澈水域。
佛罗里达群岛风景高速公路真正做到覆盖佛罗里达群岛所有的自然奇观及其社区,将佛罗里达群岛的景点珠串起来,使游客能快速通达佛罗里达群岛上的著名岛屿与景点。但是道路两侧并没有相应的食宿停留服务设施,游客仍然需要在相应景点停留。
佛罗里达群岛风景高速公路及周边风景和活动
佛罗里达群岛风景高速公路的风景廊道及廊道扩展区域具有独特的滨海海岛景观特质,能让人拥有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公路的规划修建也起到串连起周边景点及社区、展示区域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但市州并未将其作为旅游吸引物打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旅游发达地区的公路建设开始与景区融合,但大多还停留在道路设计和标识体系的融合上;既未在道路融资、运营管理上与景区一体化,也未将道路自身作为旅游核心吸引物来打造。
或者说,虽然公路与旅游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是并没有挖掘公路本身的旅游休闲价值和沿线景观的旅游开发价值。
深度融合:路即景,景即路
随着旅游业的综合和深入发展,旅游与其他基础产业的融合收到空前的重视。为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政府规划建设公路不再只关注公路的运输功能,反而越来越关注其旅游休闲价值。
同时,游客也更加关注旅行中的深度体验,希望旅游“慢”下来。其中一项重要诉求就是希望能“慢”下来甚至停下来欣赏路边美景、感受路边的人文风情。
这时就出现了将公路作为主景点打造的计划。设计上要求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充分发掘公路自身的休闲功能,满足自驾游客和骑行者的不同需求,建设“快”“慢”两条公路体系。
这体现了公路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识。公路建设在规划设计、投融资及建设运营中,开始与相应旅游休闲项目高度融合,实现公路交通从单纯满足出行功能向交通、生态、文化传播、旅游服务和消费等复合功能的转变,如贵州赤水河谷旅游公路。
作为我国第一条河谷旅游公路,也是第一条服务完善的快慢综合交通旅游廊道。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以茅台驿站为起点,一端连着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另一端连着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赤水市;中间串联中国红色文化精神圣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地、中国山水康养旅游胜地、中国国酒文化旅游区、中国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区等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景点。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及沿线景点、驿站
该段公路包含160公里用红色沥青铺成的山地自行车道和154公里黑色沥青铺成的汽车道,红黑相间蜿蜒于青山绿水的赤水河谷,相当壮观,自身即为旅游吸引物。
公路全线共设置12个驿站、26个露营地、23个观景台和休憩点,承担起餐饮、住宿、旅游咨询、自行车租赁、卫生、应急、补给、管理办公、文化展示等功能。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聚集区域风景、文化、民俗、饮食等综合资源的开发项目。它把景区变成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形成区域“快进慢游”的旅游格局,实现了公路交通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的转变,是公路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典型。
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议
根据目前“公路+旅游”融合发展现状,我们(《促进公路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组)对地方政府或企业的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顺应政策导向。根据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相关意见,结合《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的相关内容可以发现,旅游公路的建设工作,只可循序渐进,不可盲目开展。且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及特色,按步骤稳步推进。
二是确立落地方案。在当前全域旅游快速推进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应从路网优化、景区内部交通规划与设计、运动休闲项目策划等多方面入手,研究制定公路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的可执行方案;企业还应注重投融资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的设计等问题。
三是丰富产品体系。外部交通仍以通达性为主,同时为推进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业转变,可在沿线打造多元化的旅游吸引物、布局可供大众消遣娱乐的景点和配套服务产品,把“舟车劳顿”的旅途变成愉悦身心的旅游过程。具体包括:
1.结合旅游景区、旅游风景道等建设,打造精品公路旅游产品。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形成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红色文化线。
2.注重推广精品旅游公路自驾游线路,引导自驾车房车、汽车露营地发展,培育自驾游和营地连锁品牌企业。
3.对于内部交通如风景道、绿道、游径等,要打造本土化特色,具备地方文化内涵,建设能满足旅游者文化旅游体验的“慢游”内部交通网络。
4.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大道,结合沿线景观风貌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线路,并根据需求增设自行车道、步道等慢行设施,配备各类旅游休闲服务项目和体验项目。
从政府层面来看,还应发挥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鼓励结合地域特色研究制定旅游风景道路的建设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研究其发展路径,并进行推广,但不鼓励简单模仿。
*本文作者: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何莽副教授。
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发改委招标课题:《促进公路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研究》已经启动,项目组将陆续推出有关公路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的研究内容,包括国内外公路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案例、我国公路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与趋势、企业实践等,敬请持续关注。
「 近期热文,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
Ⅰ.A&K都卖给中国房地产公司了,中国高端旅游业者亟需三大跨越
Ⅱ.专访穷游肖异:穷游、蓝莓没资格对酒店未来做任何判断,做好自己即可
Ⅲ.给景区、旅行社预警:认清形势!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为天!